[陕西省汉中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陕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汉中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2个镇、25个街道办,291个城镇社区、1896个村委会,汉中市常住人口为3211462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汉中历史悠久。人类考古可追溯到120万年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刘邦在此称王、开启汉室基业,汉江、汉朝、汉中、汉人、汉语、汉服与汉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博望侯张骞墓祠、汉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古汉台、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宝誉满全球。
汉中生态秀美。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mm,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汉中资源富集。有元胡、杜仲、天麻等药用植物1600多种;石墨、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玉资源丰富、品类齐全,镇巴区块天然气储量巨大,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有大小支流500余条,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10万千瓦;拥有覆盖510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天坑群,其中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常规天坑45个。
汉中宜居宜游。一江两岸、兴汉文化生态旅游区、天汉文化公园多彩多姿,黎坪地质公园入选国家地质公园,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4A级景区1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汉中境内已探明天坑群51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四区四湖四园”是观光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汉中区位优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汉中“四向”融入战略的深入实施,汉中已成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汉中已建成三条高速公路合围、两条铁路和一条高铁交汇、一个机场直达京沪深琼渝等多个经济圈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进入华中的“西三角”节点城市和丝路源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是西部最受欢迎的投资创业城市之一。
汉中产业兴旺。经过50多年发展,汉中已成为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和绿色食品药品基地。装备制造、绿色食药、现代材料、全域旅游和军工产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新能源汽车不断壮大,天然气、石墨、黄玉和天坑群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汉”字号、朱鹮牌绿色有机农产品畅销全国,呈现出厚积薄发、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应对疫情、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砥砺攻坚,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68.72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60亿元,增长6.4%、居全省第4;第二产业增加值755.08亿元,增长7.9%、居全省第5;第三产业增加值740.04亿元,增长9.1%、居全省第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居全省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67亿元,增长15.2%、居全省第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1%、居全省第1。
未来,汉中将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布局,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汉中”增长新动能。
“六个三”战略布局:是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居于战略总揽地位。其中,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三市”是总体目标、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是根本动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经济”是重要支撑、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是主要模式、推进军民、央地、部省市“三个融合”是重大举措、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场攻坚战”是底线任务。
“三个六”重点支撑:是路径举措和突破重点,具有重大支撑性作用。其中,打造特色产业、信息物流、对外开放、交通枢纽、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六个中心”,致力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增强汉中在陕甘川渝毗邻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旅游文化、新兴产业、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致力于优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建设“三市”的坚实物质基础;建设中医药生产交易和中医治疗康养、天然气新能源生产交易、农产品生产交易、现代材料生产交易、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和空港经济、区域旅游集散“六个生产交易中心”,致力于构建开放融合新格局和现代化市场体系,做强汉中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平台载体。
“四个在汉中”:是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的增长新动能和区域特色品牌支撑,彰显汉中的优势和潜力。
“学研在汉中”,就是要打造西部教育强市和学研胜地,使汉中成为优学优教首选地、科研创新理想地、各类人才荟萃地。将围绕建设西部教育强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公办教育水平;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加快建设北师大汉中学校、滨江学校等品牌教育,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打造汉中教育的“高原”和“高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大力培育引进科技创新团队、行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创建一批应用型研发机构,推动科创研发、资源汇聚。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链,着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产业聚集区。
“医养在汉中”,就是要依托汉中医养特色优势资源,将健康元素全面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相关产业,大力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养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推动医疗保健、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等业态多元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引进外埠资源和社会资本,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加快建设东方养老产业园、褒河康乐颐养社区等高端示范性医养机构,吸引康养人群进入汉中。围绕“一核引领、一带支撑、多极突破”的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医养融合、中医药、健康旅游、健康运动、健康食品等康养产业,把汉中建成国家级中医药生产研发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绿色康养之都。
“旅居在汉中”,就是要以“旅”为载体,在“居”上做文章,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完善的配套服务、优越的康养体系、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吸引八方来客,打造秦巴天汉旅居天堂,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样板。将继续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打造高效化、便捷化、人性化的城乡生活服务圈,实现生活服务多元化、品质化,让游客随处感受到灵动的人文气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愿意走进汉中。积极发展“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打造山地度假、养老养生、文化体验、田园休闲、就业创业等旅居模式,形成“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生活居住+核心配套+目的地体验”的旅居产业链,让更多游客游在汉中、留在汉中、融入汉中。
“兴业在汉中”,就是要以产业为依托,以人为主体,以聚人聚业、创业引资、产城融合为路径,以建设“一城三地”为抓手,以人城境业和谐共生、要素资源集聚融合、创新创造迸发涌流、产业形态多元并进、发展环境宜商宜业为特征,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我们将拿出最优质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服务,吸纳高端人才和各方客商汇聚汉中创业发展。继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多点打造众创空间、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推行“孵化+创投”等模式,扶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能级,将汉中打造成为高能级宜业新城。